super idol 自律法

这是我发明的一套方法,如有雷同纯属巧合。

背景

前几年干了一些事,把我自己改变成一个过去从未想过的人,这些事情包括不限于:
减肥:过去几年一直饱受肥胖困扰,终于痛定思痛,减掉40斤。
考证:在减肥过程中,学习了营养知识,甚至考了一个营养师的证书。
运动:为了变瘦,养成了每天运动的习惯。
早起:为了运动,从每天8点起床提前到了6点。
读书:坚持每月至少读1本。
吉他:3年来坚持每天练琴至少半小时。

我经常在朋友圈分享我的生活,本以为是单纯的给自己的生活做一个记录。后来我才发现,我影响了身边很多人,大家也都在不自觉地注意健康饮食、保持运动状态。
身边不断有人减肥成功,我由衷地为别人感到开心和祝福。每到此时,那个人就会跟我说:都是你给了我力量

每次听到别人反馈自己对他人的影响,我心里还是非常得意的。于是就会很自然地把自己当作一个标杆楷模来约束自己。就这样,诞生了我的“super idol“自律法。

首先,我认为,自律不是目的,自律是过程。你首先要有一个清晰美好的愿景,这是第一步,在这个基础上,增加一些手段来约束自己。

什么是 super idol 自律法

超级大明星的生活,身边无时无刻不有人关注、甚至偷拍,所以要极其自律,否则就容易上热搜。
合格的超级爱豆,在各方面都是极其优秀的,都可以成为粉丝的榜样。
把自己当作一个超级爱豆来对待,时刻提醒自己,我是超级爱豆,超级爱豆应该通过运动保持健康活力、超级爱豆要多读书来丰富自己的大脑,超级爱豆要注意妆容干净穿搭整洁……

为什么要把自己当作超级爱豆

我们对自己的要求的阈值低,就会造成“反正也没人看见”,行为举止随意的样子。如果把自己当作超级大明星,时刻叮嘱自己旁边有狗仔的摄像机在拍自己,有粉丝在追随自己,就会提高自我要求的阈值,站有站相坐有坐相。
爱豆可以为了上镜好看,少吃一粒米。为了皮肤白皙发光,每天坚持涂身体乳……拿我自己来说,如果没人盯着,经常就有得过且过的想法。

怎么做呢

把自己分离出来,经常审视自己,问自己 super idol会这样做吗?这一点是最难的。“吾日三省吾身”不是问自己早晨吃什么、中午吃什么、晚上吃什么,而是要时刻从另一个角度来观察自己,我这样做符不符合super idol的行为标准。
举几个例子:

  • 在办公室坐着坐着就跷二郎腿了,于是问自己:我是super idol,跷二郎腿会让脊柱侧弯,影响体态,super idol身姿挺拔高挑,坚决不会跷二郎腿。
  • 想要吃甜点、喝奶茶,告诉自己:super idol会减少糖和油的摄入,以保持皮肤和身材的健康。这样上镜才能好看。
  • 不想学习,告诉自己:super idol要做粉丝的榜样,有更多的知识储备,不能光做只有外表、脑袋空空的人。
  • 不想运动,告诉自己:super idol 要保持身材紧致有型、健康。这样才能给粉丝起到激励作用。

    问题

    有两个问题,我想过:
    1. 这是不是自我PUA?
    现如今大家对PUA这个词敏感又抵触。一遇到PUA就马上进入防御状态,反PUA,反自我PUA。
    我认为不是。PUA关键词是打击,如果你总是认为,我这也不行,那也做不好,这是PUA。反过来,你总是想,我应该怎样做,怎样做得更好,这是一种正向的心理暗示。

2. 为什么一定要自律?
为什么一定要自律,摆烂不行么?
不一定非要自律,如果你觉得当前生活状态舒适、不想改变,那么保持当前状态我觉得完全没问题。这种方法更适合那些想要变得更好,又无法行动从而导致每天焦虑的人。

M1 Mac OS 安装微信机器人

  1. 安装 Homebrew
    打开终端,输入 /bin/bash -c "$(curl -fsSL https://raw.githubusercontent.com/Homebrew/install/HEAD/install.sh)"

  2. 安装 go
    在终端中输入 brew install go

  3. 配置环境变量
    sudo vim ~/.zshrc
    在打开的文件结尾插入以下内容,#示例部分需要替换成自己的路径
    export GO111MODULE=on
    export GOPROXY=https://goproxy.cn
    export GOPATH="/Users/yours/go" # 示例
    export GOBIN="$GOPATH/bin"
    export PATH=$HOME/bin:/usr/local/bin:/usr/local/opt/mysql-client/bin:$GOBIN:$PATH

  4. 安装机器人
    go get github.com/eatmoreapple/openwechat

  5. 新建一个目录
    mkdir /Users/yours/go/wechatbot #路径需要自定义

  6. 在上面的目录中,新建一个main.go文件,将以下内容copy到main.go文件中
    package main

import (
"fmt"
"github.com/eatmoreapple/openwechat"
)

func main() {
bot := openwechat.DefaultBot(openwechat.Desktop) // 桌面模式

// 注册消息处理函数
bot.MessageHandler = func(msg *openwechat.Message) {
    if msg.IsText() && msg.Content == "ping" {
        msg.ReplyText("pong")
    }
}
// 注册登陆二维码回调
bot.UUIDCallback = openwechat.PrintlnQrcodeUrl

// 登陆
if err := bot.Login(); err != nil {
    fmt.Println(err)
    return
}

// 获取登陆的用户
self, err := bot.GetCurrentUser()
if err != nil {
    fmt.Println(err)
    return
}

// 获取所有的好友
friends, err := self.Friends()
fmt.Println(friends, err)

// 获取所有的群组
groups, err := self.Groups()
fmt.Println(groups, err)

// 阻塞主goroutine, 直到发生异常或者用户主动退出
bot.Block()

}

  1. 初始化gomod
    go mod init example.com/m #路径自定义随便写

  2. 执行 go mod tidy

  3. 执行 go run main.go

  4. 扫码登录微信

参考文档

https://github.com/eatmoreapple/openwechat
https://openwechat.readthedocs.io/zh/latest/
https://ysicing.me/posts/go-install

一个我克服畏难情绪的小方法

最近实践出一个好的方法,有点心得体会。是关于怎样做心里抵触的事。

最近困扰我的困难有两件:

1. 我在喝中药,大夫开的中药一天三顿,连喝一星期;

2. 阳了之后对去拳馆这件事开始有抵触心理,一个是路程很远,一个是运动量太大,畏难。

中药大家都懂得,尽管我是一个每天都来一杯不加糖美式的选手,但是对于中药还是小巫见大巫了。并且还要一天三顿地喝!

有一天,我喝完一袋药,无意间见家里有巧克力,我顺手吃了一颗。就这样,打开了我新世界的大门(我特别爱吃巧克力,家里常备每日黑巧)。忽然觉得这恶心的中药也不反胃了。于是我这样尝试了几天,每次喝完药之后,都吃一块巧克力,本来很平常的巧克力,这时候变成了我在“忍受痛苦”之后的奖赏,于是变得更好吃。就是这样的,我从畏惧喝药,变成了期待喝药,喝完就可以吃巧克力,感觉自己完全就是一个小孩子啊!

再来说说我打拳击这个事。我给自己规定的去拳馆的频率是每周一次,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所谓的困难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。拳馆楼下有个小蓝咖啡,每次进楼都香气四溢。上周六我做了好些思想斗争才去上拳击课,上完课感觉自己特累,需要奖赏,就买了一杯小蓝咖啡。打完拳身体那么累的情况下,来一杯茉莉拿铁,我觉得我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。于是乎,我周日又去了一趟拳馆,就为了喝那一杯对自己努力的奖赏。

我又想起来我小的时候,北方的农村非常冷,家里不方便洗澡,于是周末就去公共的大澡堂子。本来天气寒冷,那时候家里也没车,需要走路过去,想想就得得嗖嗖的,但是什么力量促使我每次都很开心地去呢?我记得清清楚楚,澡堂边上有个搞批发的小卖店,每次洗完澡妈妈都会带我和我姐俩去小卖店买好吃的好玩的。我还依稀记得我有一个三层的铅笔盒,可以当书架那种,就是在那儿买的,那个铅笔盒陪伴了我整个小学。

总结:如果你觉得做一件事有畏难情绪,你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奖励机制。比如吃药之后的巧克力、打拳后的咖啡等等,先苦后甜,不但会克服畏难情绪,反而会更期待下一次的到来。

温柔地打败拖延症——和自己对话

我的 idol 林俊杰在2015年——他34岁的时候发布了一张专辑,名字叫做《和自己对话》。如今 8 年过去了,我也到了 30+ 到年龄,才恍然大悟什么叫做“和自己对话”。
这里不谈爱豆和专辑。如果你像我一样,被拖延症穷追猛打,那么建议你看下去。
方法的灵感源自于我昨天读的一本书《认知觉醒》,下面引用一段给我启发的原文:

舒适和诱惑是本能脑与情绪脑的最爱,完全放弃舒适和诱惑就相当于和本能脑、情绪脑直接对抗,很显然,理智不是它们的对手,失败是迟早的事。明智的做法是和它们沟通,这也是理智脑最擅长的。就像上面自己和自己对话一样,温柔地告诉它们:“该有的享受一点都不会少,只是不是现在享受,而是在完成重要的事情之后。”这是一个有效的策略,因为放弃享受,它们是不会同意的,但延迟享受,它们是能接受的。

知道和得到,中间还有一个关键步骤,就是“做”。

昨天刚学的方法,我并没有束之高阁,而是分享给了朋友,并且自己进行了实践。平常下班到家就赖在沙发上玩手机的我,总是和自己进行思想斗争,不打扫卫生、不运动、不想学习、想吃炸鸡的我,一件一件地把这些事情做到了。并且经过一个重度拖延的朋友反馈,今天实践了这个方法,提高了工作效率,提高了自我评价,心里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和喜悦。

来看一下今天我和我朋友具体是如何实践的。

  • 下班路上看到炸鸡店,对炸鸡偏爱的我脑子里自然冒出了吃炸鸡的想法,又在减肥。于是我对自己说“明天白天再吃炸鸡,长的肉肉就会消耗掉了”。这么对自己说,我就不再抗拒,就接受了这个说法,于是成功“躲过一劫”。这里最忌讳的是和自己做对抗,千万不要对自己说,你都这么胖了还吃,这样只会适得其反。
  • 到家看到地面有点脏,平常的我就是得过且过,视而不见,心里还难受。今天我对自己说“擦地板只要5分钟,就能干净了!”于是很神奇地拖了地,而且一点也不痛苦。
  • 我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像是一个积极的人,但是对于是否去运动我也会挣扎。我对自己说“只要运动半小时,就能很健康很舒服很开心,只要从8点运动到8点半就可以了,很快就会过去的”。承诺自己半小时就半小时,到八点半我停了运动,做了拉伸,也是感觉到了很轻松和无比的成就感(因为我战胜了自己)。
  • 那么,我现在又在和自己对话,与自己沟通的状态下,积极去写好久没更的文章。
  • 对于我朋友,本来拖延症使他工作效率低下,分不开工作和生活,即便是工作没有那么多,也是要占用掉自己的晚上和周末的时间,使自己一直都是“没有时间生活”的状态。今天他说对自己积极地进行心理暗示,想玩手机的时候告诉自己,玩一个小时就好,然后就工作。结果很轻松地战胜了自己,提高了效率,并且很开心地跟我分享今天的成就和喜悦。
    以上就是我的实践方法,正如我前面说的,得到了一个好的方法,不要束之高阁,而是积极地去进行实践,只有实践了融汇贯通了,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,才会起作用。

在和自己沟通的时候,有两个点也要同时注意一下:

  1. 把那个烦躁不安的自己,当成小朋友一样对待,耐心教导。想象一下你对小朋友说话有多温柔和耐心,就那么对待不安的自己,这样就很容易安抚自己的情绪。
  2. 不要说负面的话,永远不要。不允许说自己太笨了,什么都不会,什么都做不好,自己胖成猪了还吃,智商低,没人爱……这些反面词汇都不要用在自己身上。你会把你自己塑造成心理暗示的那种人。换个理由,人生已经很艰难了,已经从外面听到了太多负面词汇,我们更要学会善待自己。
  3. 积极且正面地给自己反馈。只要自己有一点进步,只要昨天的自己做得好,就夸自己。比如说,今天开始试着背单词,即便千辛万苦只背下来一个,也要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“我真棒,今天又多学会了一个单词,明天学两个试试”。拿我今天运动来说,运动完了我对自己说“我真棒,今天坚持运动了半小时!”诸如此类,千万不要吝惜对自己的赞美。
    我这里说的不是心灵鸡汤,而是实打实的、经过我的实践,结果令我很兴奋想去分享给你们的,拒绝拖延症的方法。如果你相信我,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实践吧。

读书笔记《道德经》第一章

1. “道可道,非常道”,第一个、第三个“道”在这里指的是一种规律、原则。第二个“道”是“说”的意思。能够用语言说出来的道,就不是永恒的道。“常”在这里当永恒来讲。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体会,比如一些道理、甚至技术,用语言去传达给别人,中间都会有折损,无法全部表达清楚。真正能去领会其中道理的,还是得亲身实践,去领悟。甚至领悟道理的最高境界,就不是用语言表达,可能一个眼神、一个动作就心领神会。
2. “名可名,非常名”,可以叫得出的具体名字,就不是永远存在的名字。这些名字会随着具体事物的消失而消失。比如我们手里的手机,它现在叫手机,但是1000年后,没有了手机这个东西,它就变成了金变成了土,形成了别的东西。
3. “无名,天地之始”。老子将空间认为是“无名”,没有名字的东西。他认为,天地形成之时一片混沌,这个混沌的空间,轻的上升成为天,重的下沉成为地,所以这个“无名”形成了天地。老子在道德经中一直在强调“无”的作用。
4. “有名,万物之母”。有名,有名字的东西,这里指的是构成万物的最基本的元素。如古人讲的阴阳二气,或者金木水火土等。能够叫得出来名字的东西,形成了万物。有些说法会把这两句话说为“无,名天地之始;有,名万物之母”,老子的话术流传了两千多年,其中传了很多的版本,各家有各家的说法,因此我们看不到老子最先说的意思,但是如果各家能自圆其说解释得通,我认为都是有道理的。
5. “故常无欲,以观其妙;常有欲,以观其徼”。这句话不同的版本也是有争议的,有些版本解释为 “故常无,欲以观其妙;常有,欲以观其徼”。我这里先暂且用 无欲和有欲来解释。道家讲究清净无欲,认为一个人如果多欲就会受到这种主观欲望的干扰和蒙蔽。而那些没有个人欲望、内心虚静的人才能领会到宇宙间的真谛。
6. “两者同出,异名同谓。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”。空间和物质同事出现,两者指的是有和无,没有有就没有无,没有无就没有有。怎么说明这个,比如,我们用的水杯,杯子壁就是一种物质构成的,它叫做“有”,但是我们使用的是它内心的空的地方,这个地方叫做“无”,如果没有杯子壁,那么这个水杯是无法装水的,就是它的无的地方也不存在了。同样,拿我们住的房子来说,墙壁、房顶都是“有”,但我们使用的是它里面空心的地方,这个地方叫做“无”。有和无两者不断探索奥妙,将会打开通向万物奥妙的大门。

听了那么多道理,还是过不好这一生

道理听了很多,还是过不好。

第一,如果没听这么多道理,会不会过得还没现在好呢?

第二,什么叫“好”,什么叫“不好”,我认为好和不好之间的定义,不来自于外物,而在于看待外物的内心世界。最幸福的时刻,莫过于心流状态,感悟当下,专注于当下所思所想,超然外物。

第三,只是听别人讲道理,没有自己的亲身体会,当时觉得激情澎湃,但是如果不知行合一“事上练”,那么道理很快就会抛到脑后;得到了一个道理,就要马上做一些事去体悟去感受,这样才能将它融入血液,会在事上练的过程中,得到更深层次的体会。这世上,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的结果,单一的听道理,只是听听罢了。

Obsidian 的一些入门使用经验

  • 新建两个仓库,放在iCloud上一个,可以设备之间同步数据,因为是云同步,考虑到信息安全性,可以写一些无关紧要的学习笔记;另一个仓库放到电脑本地的硬盘上,写一些担心泄漏的内容。
  • 以前用 Loseq,软件很好用,但是不成熟,很多BUG;Obsidian 是完美的替代方案。不仅替代,功能更是强大好多倍。
  • Blue Topaz 的主题蛮好看
  • 新建一个名为 模板 的文件夹,里面的笔记可以设置成模板,比如 读书笔记模板、日记模板、会议记录模板等。
  • 软件默认安装是英文,在设置-关于里,可以调为中文。
  • 日期、时间格式都是可以自定义的
  • 在设置-日记中,可以设置一打开软件就打开当天的日记
  • 加入todolist 的checkbox: - [ ] XXX,或者快捷键 command+L
  • 如何新建看板:在文件夹上右键,选择“新看板”

做一场演讲的流程步骤

本内容方法来自于许岑老师的PPT制作教程。

  1. 写逐字稿
  2. 把逐字稿记熟
  3. 确定演讲场地的环境,根据场地环境设置幻灯片
    -- 屏幕比例
    -- 适合用深色背景还是浅色背景
    -- 投影还是LED屏幕,正投还是背投
  4. 一句一句翻看逐字稿,看这一句是否需要使用视觉呈现。
    准备素材,包括文字、数据、图片、视频。
  5. 在正式演讲前进行演练
    -- 有问题回来修改
    -- 修改完之后再演练
    -- 找亲戚朋友看,让他们提出问题和建议,有些不需要的建议也不用听
  6. 在演讲前走台

许岑《如何成为有效学习的高手》

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

学习方法要适合选择的学习对象。
许岑把学习方法分两类:

  • 自然主义
  • 结构主义
    自然主义的核心是模仿,结构主义的核心是创造(举一反三)。
    适合自然主义学习方法的内容:语言、乐器、书法等;
    适合结构主义学习方法的内容:医药、艺术、经济学等。

    怎样提升学习速度和效率

  • 避免无效学习
  • 更好的学习方法
    -- 把目标拆碎,针对细节反复练习。比如练习吉他,每天只练习1个乐句。
  • 碎片化学习
    -- 带着困惑和问题
    -- 基于搜索
    -- 把碎片链接到一起

      解决“学不好”的问题

    虽然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但是我们不一定对学习的东西都有兴趣,那么怎么办呢?
    学习一件事的动力因素,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。内部包括兴趣、虚荣心等;外部因素是来自于奖励。
    往往来自于外部的因素,包含生活中的任务驱动,比如到了英国,吃不惯当地食物,所以从来没下过厨的人也要自己做饭;还有就是来自于职业的强迫,老板说你要学会这个,否则就丢饭碗,那么就会积极地去学习。
    但是,没有上述条件怎么办,怎么学习呢?既没有兴趣,也没有生活和工作的压力。
    我们可以给自己加任务,一定要有一个清晰实际的目标。
    比如,你要学英语,如果只是因为兴趣,那大概率是学不好的。不如把目标换成要考雅思,或者要教别人。
    以教为学是非常好的方法。自己学的东西要给别人讲。
    可以把目标设定为出教程,这样不仅可以学到知识,还能够卖钱。

怎样提高专注力

专注力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。
许岑老师给出的方法是,在生活中营造仪式感。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:

  1. 买学习工具:买贵的、让自己心疼肉疼的;图便宜就会买很多质量不好不好用的东西,会分散注意力。让自己东西少一些,东西越少越专注。
  2. 吃饭:吃饭制造仪式感,吃好的,少吃速食,少点外卖,即便是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,营造仪式感,认真对待它。
  3. 利用射灯:工作学习环境可以使用射灯,射灯的光照射范围比较小,照射在一个点上,其他地方都是暗的,这样能够让自己的注意力在亮的范围内。
  4. 好的睡眠:保持好的睡眠,困了就睡,多运动。

怎样对付拖延症

首先要明确,我们真的有拖延症吗?
能完成大学学业的拖延症患者寥寥无几,所以你只是懒,不要给自己找借口。
你所认为的这种拖延症其实人人都有,也不要过分苛责自己,否定贬低自己,积极对待它。你想一下,你拖延的事,是不是都是对自己的影响不大的事?

那么怎么对付“拖延症”

要给自己设定严峻的任务!设定小目标。
如果你有一个大的目标,每天看到这个大目标,就会感觉很无力,觉得不可能完成。
但是如果你要把这个大目标分解成每天都可以完成的小目标,就会慢慢达成它。
从运动开始,每天比前一天多做1个俯卧撑,坚持三个月。
三个月后,再学习一件找到感觉就能会的事,比如游泳或者骑自行车。
最后学习大量重复能引起变化的事,比如读书。要阅读几百本的图书才能让自己的认知更上一层楼。针对于成年人,不适合精读,阅读需要找到针对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。然后翻看目录,直接去看认为对自己有帮助的一章节,看完就过。

直奔大师,不必从基础开始

你想达到什么水平,就直接从这个水平开始。明确目标,找准切入点。
用自然主义的方法的学习对象,是不分难度级别的。

制造反馈

对于自学者来说,要学会给自己制造反馈。
为什么看书之后就忘了,因为看完没有输出,没有给别人讲,没有反馈。
要以输出为前提,学到的东西积极地给别人讲出来。
针对反馈有三种形式:

  • 写摘要
    -- 对照文本写而不是默写
    -- 用自己的语言写
  • 给自己录音
  • 给自己录像

突破瓶颈

  • 心态,不自信
  • 范围不广
  • 专注度不够